【交汇点】让科研成果深植成长于基层“第一线”

时间:2021-04-28浏览:110设置

  4月28日,交汇点新闻报道我校科研团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调研办实事,报道内容如下:

让科研成果深植成长于基层“第一线”


  汇点讯 科研团队是高校社会合作与服务的主力军,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旅科研团队进行了有益尝试。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10428/16195720703959170319455285684.jpeg

  4月26日,学院李永乐教授领衔,团队一行7人来到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先后参观了马庄村党建室、村史馆、文化礼堂,详细考察了“非遗”香包制作室、权台煤矿遗址文化创意园建设现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场等,他们现场学习马庄村的历史变迁、党建工作、民俗文化等情况史料,在接受党史教育同时,也努力从中寻找到帮助马庄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良方”。

  近年来,马庄村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建成了“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他们以采煤塌陷地潘安湖湿地公园为依托,以马庄乐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为招牌,村容村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去年吸引40余万人次游客来村旅游。然而,马庄村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以旅游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村两党委。

  李永乐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资源群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等课题十余项,为帮助马庄村破解难题,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实地考察、走访形式,深入了解马庄村的村情民意,产业结构和发展瓶颈等,并利用专业知识,对马庄村香包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煤矿工业遗产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发展、采煤塌陷地湿地公园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等科研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就该村如何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如何将旅游产业中的客流量变成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并初步给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团队提出马庄村应以“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定位,彻底融入潘安湖景区,走香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应该把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百年煤矿工业遗址文化创意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向着特色旅游发展。

  潘安湖街道办事处和马庄村委会工作人员对团队提出的观点非常赞同。他们表示,科研团队的到来为马庄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拓展了村委会的发展眼界与思路,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很“给力”。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10428/16195721235708150670815866643.jpeg

  接下来,李永乐团队将与马庄村签订深化合作的框架协议,文旅科研团队以科研课题、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形式为贾汪区、潘安湖和马庄村文旅发展出谋划策。团队成员表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他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利用校地合作契机,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沉下身子赴基层深入调研,下苦工、深钻研,把党史学习教育、科研工作和科研下乡推向新境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刚

编辑: 陈彤

报道网址链接: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64/hcjF2BptkZxbxiSa/1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江苏师范大学对外合作处版权所有 © 1998-2022
电话:0516-83656385 电子邮件:dwhzc@jsnu.edu.cn
泉山校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码: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