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推普脱贫攻坚”研讨会29日在徐州召开

时间:2018-07-16浏览:253设置

  6月30日,《人民网》报道了我校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推普脱贫攻坚”研讨会,报道原文如下:


“推普脱贫攻坚”研讨会29日在徐州召开


http://yky.js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55/dd/66c63f9d48ffafd4a76e7097b0d8/d6d112d2-543c-47ca-b39f-3387a2e2f8b7.jpg

研讨会会场

  人民网徐州6月30日电 (闫峰)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江苏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推普脱贫攻坚”研讨会,6月28日至29日在位于江苏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举行。来自教育部语用所、社科院、江苏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专业机构的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和新疆、西藏、甘肃等部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部门和语委的代表40余人,围绕“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进行研讨交流。

  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三部门制定并印发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语言基础的脱贫工作目标。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该研讨会即在此背景下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体,不会说或者不懂普通话与贫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部语用所研究员王晖经过长时间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贫困人口识字率低,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就比较弱;普通话能力差,就难以走出去就业和与外界交往,无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主流。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也认为,以普通话为主的通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容器、信息的承载体,基于语言与教育、语言与信息、语言与人与互联网等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语言可以扶贫。

  如何通过向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推广学习普通话,从而助力脱贫攻坚,是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西部贫困地区与会者们讨论和交流的重点。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杨亦鸣认为,三部门印发的“三年行动计划”是在国家层面第一次从经济扶贫到文化扶贫的一个转折和标志点,也可以理解成“推普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文化升级版。

  推普从表面上看是教人说普通话,实则不然。杨亦鸣表示,“推普扶贫”应该从四个层面循序渐进和次第推进,“推普”只是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语言能力的第一步,即教会他们说普通话,为基本用语阶段,以满足外出打工时与人交流所用。第二步则进入文化层面,文化是从认识字开始的,称为社会生活用语,比如教会他们看得懂路标等内容,学会了这些就能基本融入到社会中。第三个层面则进入到职业专业语言阶段,如工厂、公司等工作岗位用语等。而到了第四个层面则进入到艺术语言阶段,即可实现享受精神生活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目标。“推普”到第四个层面,才能真正除掉贫困的根源。

  部分来自“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代表也在研讨会介绍了自各地区推广普通话和做法、经验和面临的困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翻译局副局长加尔肯?阿不力孜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近年来新疆地区普通话的推广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南疆和北疆的普通话推广差距在不断缩小。甘肃省语委办主任杨坚表示,推普工作开展以来,作为被纳入“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甘肃省,根据本省实际,在“推普扶贫”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的工作方法,普通话推广效果十分明显。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来自贫困地区的代表也提出了一些面临的难题。

  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和承办方,江苏师范大学有一个国家语委基地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和一个省级的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杨亦鸣表示,他们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此次研讨会的内容提炼成科研报告呈报给相关部门,为扶贫脱贫提供决策参考科学依据。

(责编:马晓波、张鑫)

报道网址链接:http://js.people.com.cn/n2/2018/0630/c360300-31761010.html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江苏师范大学对外合作处版权所有 © 1998-2022
电话:0516-83656385 电子邮件:dwhzc@jsnu.edu.cn
泉山校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政编码:221116